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社会问题的日益复杂,数学建模作为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,愈发受到重视。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(MCM/ICM)自1985年创办以来,已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数学建模赛事之一。2025年的竞赛不仅延续了经典的赛题类型,还引入了新的规则与挑战,旨在进一步提升参赛者的建模能力、跨学科思维及创新意识。本文将对2025年MCM/ICM竞赛的背景、赛程、规则、奖项与备赛策略进行全面解析,为参赛者提供指导。
一、MCM/ICM竞赛背景
MCM/ICM的宗旨是通过团队合作解决实际问题,培养参赛者的数学建模能力、跨学科思维及创新意识。竞赛结果在保研、留学等领域具有显著优势。2025年赛事延续经典赛题类型,涵盖经济、管理、环境、医学等六大领域,分为MCM(数学建模)和ICM(跨学科建模)两类,每类下设三道题目。
二、2025年MCM/ICM赛程关键时间节点
报名截止:2025年1月24日 04:00(北京时间)
比赛时间:2025年1月24日 06:00至1月28日 09:00(共96小时)
论文提交:2025年1月28日 10:00(北京时间)截止
结果公布:2025年5月31日前发布
三、MCM/ICM参赛规则与新规变化
团队要求
每队1-3名在校本科生/高中生,不可跨校组队,需固定成员。
每队需1名指导教师(可多人指导不同队伍)。
赛题与提交
MCM:连续型(A)、离散型(B)、大数据(C)。
ICM:运筹学/网络科学(D)、环境科学(E)、政策(F)。
页数限制:全文不超过25页(含摘要、代码、参考文献等)。
AI工具新规
允许使用AI辅助论文撰写与模型开发,但需明确标注使用范围,并在论文末尾提交《AI使用报告》。
未规范披露可能被判定为抄袭,取消资格。
四、MCM/ICM奖项设置与评审标准
特等奖(Outstanding):<1%(全球顶尖团队)。
一等奖(Meritorious):7-10%(模型严谨、逻辑清晰)。
二等奖(Honorable Mention):约30%(完成度较高但创新性不足)。
评审重点:问题分析深度、模型合理性、论文逻辑性与创新性。
五、MCM/ICM备赛建议与策略
组队策略
选择互补成员(建模、编程、写作分工),避免跨校组队风险。
选题技巧
结合团队专业优势,优先选择与自身知识储备匹配的题目(如大数据方向选C题)。
论文写作
摘要为王:10分钟初筛依赖摘要亮点,需简明扼要概括核心方法与结论。
规范引用:AI工具使用需内联标注,参考文献格式需符合学术规范。
2025年MCM/ICM竞赛在延续经典的同时,通过AI工具新规与评审流程优化,进一步提升了赛事的公平性与挑战性。对于参赛者而言,这不仅是数学建模能力的试金石,更是跨学科协作与创新思维的集中展现。合理规划时间、规范使用工具、注重论文逻辑,方能在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。
备赛的同学可扫码试听辅导课程
报课免费赠送【2015-2024美赛历年真题集+MCM/ICM历年获奖论文集】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