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(Mathematical Contest in Modeling, MCM)和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(Interdisciplinary Contest in Modeling, ICM)是由美国数学及其应用联合会(COMAP)主办的国际性数学建模赛事。自1985年创办以来,MCM/ICM吸引了全球数百所高校的学生参与,涵盖数学、计算机、环境科学、政策研究等多个学科领域,旨在通过团队合作解决复杂实际问题,培养跨学科思维与创新能力。
一、竞赛背景与定位
MCM/ICM被广泛视为国际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数学建模赛事之一。通过解决实际问题,参赛者不仅提升了数学建模能力,还增强了团队合作与创新思维的能力。竞赛分为MCM和ICM两大类型,共设置六道赛题,分别聚焦于不同领域的问题建模与分析。
二、竞赛时间安排
报名截止:北京时间2025年1月24日凌晨4:00前(美国东部时间1月23日下午3:00前)。
比赛时间:北京时间2025年1月24日6:00至1月28日9:00,共四天。
提交截止:北京时间1月28日10:00前需通过COMAP指定在线系统提交英文论文(PDF格式)。
结果公布:2025年5月31日前发布获奖名单。
三、赛题类型与选题策略
竞赛设置六类题型,要求参赛团队选择其一完成建模与论文撰写:
MCM类
A题(连续型):涉及微分方程和连续系统建模。
B题(离散型):聚焦离散数学与算法优化。
C题(数据洞察):需处理大规模数据集,强调统计分析能力,适合具备编程技能的团队。
ICM类
D题(运筹学/网络科学):结合网络模型与优化方法。
E题(环境科学):探讨可持续性议题,如生态保护、资源管理等。
F题(政策):分析社会政策效果。
选题建议:根据团队技能组合选择题目,例如数学基础扎实的团队可选A/B题,数据分析能力强的团队适合C题,而跨学科背景团队可挑战D/E/F题。
四、参赛规则与要求
团队组成:1-3名本科生或高中生,禁止跨校组队,允许跨专业合作。
资源限制:仅可使用书籍、数据库等“非活体”资源,禁止与团队外人员讨论或获取解题思路。
论文规范:英文撰写,篇幅不超过25页(含摘要、参考文献及附录),需包含清晰的问题分析、模型构建、求解过程与创新性结论。
伦理规范: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时需明确标注,并遵守数据引用与版权要求。
五、奖项设置与评选标准
竞赛奖项分为六档:
特等奖(Outstanding Winner):占比<1%,代表全球顶尖水平。
提名奖(Finalist):约2%,具备冲击特等奖潜力。
一等奖(Meritorious):6%-7%,模型创新性与实用性突出。
二等奖(Honorable Mention):23%,方案逻辑严密但创新性稍逊。
成功参与奖:约58%-65%,完成基本建模流程。
评选核心标准包括:假设合理性、建模创新性、结果准确性及论文表述清晰度。
六、竞赛影响力与备赛建议
MCM/ICM作为国际权威赛事,其奖项在学术深造(如保研、留学申请)和职业发展中具有显著认可度。参赛者可通过以下策略提升竞争力:
团队协作:分工明确,建议三人分别负责建模、编程与写作,发挥各自专长。
知识储备:掌握微积分、统计学、机器学习等基础理论,熟练使用Python、MATLAB等工具。
模拟训练:分析历年赛题与优秀论文,强化时间管理与跨学科问题解决能力。
论文优化:重视摘要撰写(占评分权重30%以上),确保逻辑连贯、图表专业。
备赛的同学可扫码咨询领取
【2014-2025美赛历年真题集+MCM/ICM历年获奖论文集】⇓